“村上電商平臺接到4只農家土雞的訂單,我將雞殺好收拾干凈后,郭書記會過來取。”近日,華池縣五蛟鎮馬河村村民劉翠蘭又忙了起來,她說,自村上的電商平臺搭建以來,她就將自家收獲的多余的農特產品都曬到平臺上,找駐村第一書記幫忙銷售。
劉翠蘭所說的第一書記,就是馬河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長郭小虎。據郭小虎介紹,馬河村于2017年建辦了電商平臺,解決農特產品銷路不暢的問題。平臺主要出售村里農戶生產的農特產品,特別是貧困戶家的農特產品,駐村工作隊員會定期根據農戶的生產量以及客戶的訂單量取貨。
馬河村村民徐鐸軍是三類貧困戶,他將家中種植的黑小豆等農特產品,全部通過電商平臺放到網上銷售,共計收入1萬元。
“每次到農戶家取貨,都要進行嚴格的檢查驗收,必須達到合格標準并滿足客戶需求后才能付款,然后將貨物進行真空包裝,按照訂單上的地址郵寄給客戶。”郭小虎說,截至目前,馬河村電商平臺共銷售本村26種農特產品,銷售額達6.8萬元,其中線上銷售額3.9萬元。
華池縣悅樂鎮店坪村于2018年初也成立了電子商務服務點。截至目前,該服務點為全村群眾銷售了共計價值5萬元的農特產品。“電商平臺剛成立時,大家都不能接受,看到其他人通過平臺賺了錢,不僅方便,價格也合理,越來越多的村民愿意將農特產品通過平臺銷售,還通過平臺購買需要的商品。”店坪村電子商務服務點負責人王秀琴說。
筆者了解到,華池縣堅持把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作為助推脫貧攻堅和群眾增收致富的新舉措,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農村電商公共服務體系,不斷拓展全縣農特產品網絡銷售渠道,積極引導廣大群眾網上銷售農特產品,讓農村電商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新路徑。
至目前,華池縣共建成15個鄉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站,96個村級電商服務點,其中貧困村56個,深度貧困戶14個;完成代購139.9萬元,代銷44.7萬元,帶動農戶種植蕎麥、紅小豆、綠小豆、谷子等農特產品近2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