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來在很古以前,此地住著一家姓王的老漢,是當地很有名氣的先生,家里有錢有勢,兒女也很多,他又精通風水,被當地人尊稱為“王神仙”。在他告終之年,領著他的兒女們,走到這塊人稱馬道灘的中央之地,給自己劃了一個墓地穴位,并且再三叮嚀他的兒女們說,我死后一定不變方位,將我埋在此地。
不多天,“王神仙”果然不行了,他便將兒女們叫到面前,再三叮囑說:“按我定的墓穴方位埋。我咽氣后,千萬不要使木棺材。只將我頭發削光,用黃布纏身36圈,埋在我劃定的墳穴中!”接著又說道:“你們一定要守孝100天。到了100天以后早晨,我墓上將長出3根竹箭來,你們可將此箭拔出以后,對著東方升起的太陽上連射3箭。這時就有人來請你們做王子!”這位王神仙死后,兒女們只好按著他父親的吩咐未敢告說任何人,埋在馬道灘父親指定的穴地里。

話說小女兒守孝99天,聽人說:“他兄長們將他父親沒使棺材,精身埋葬。”哭鬧著不再守孝,提前一天趕回娘家?奁亓R他兄長們沒 有孝心,不盡人情,她要到父親墳上哭 訴“怨”情。由于沒到100天,幾位兄長再三解釋,苦苦哀求他小妹,可越說越有勁,硬說到時間了。古時候人們結草接繩記事,墻上劃道道記時間。他幾位兄長在墻上數道道99個,沒有過百,但他小妹鬧的越來越厲害,只好由著小妹妹去干了。
大家跟著小妹妹走到父親墳上時,三枝竹箭剛露出了個頭,但因守孝差了一天,小妹妹上墳沖走了脈氣,此箭再也沒有全部冒出來。
他家兄長拔出三枝竹箭,對著太陽口連射三箭。這時在慶陽的周懶王,走進金鑾殿正準備上早朝,前腳剛邁向龍椅,迎面就射來三枝竹箭,差點射中懶王面部,射來的箭插進龍椅的靠背上。懶王頓時大吃一驚,叫來手下軍師一算,西南方向40里地出了反王,這還得了。
于是周懶王點起軍馬,兵分三路,一路沿教子川--青龍咀方向殺向葛崾峴天子村;一路從柳樹灣--蔡家廟方向直接從辛龍口方向包剿天子穴;周懶王親自帶一隊人馬從西原方向直搗天子穴王神仙埋的這座墳。

他來到墓地墳穴上,感到頭昏眼花,口吐鮮血,暈倒在地,手指喊道:“給我搗毀墓穴,拋尸野郊,讓狼吃狗耗!”將領士兵遵照懶王旨意,搗碎墳地石人、石馬、石灰桿、石牌坊、石座等等。并挖開墓穴,見王神仙尸身,象許多螞蟻繡成的一個人正跨鐙騎馬之勢。
周懶王上氣不接下氣的在眾將官扶著靠在龍椅上,面部一點血絲都沒有,好像一張黃表一樣,眾人勸懶王撤兵回宮養病,周懶王那肯罷休。用斷斷續續的口語,下詔說:“王家要滿門斬剿!”于是王神仙的親門及當戶人、族人除了在山坳里放羊的爺孫兩人得以幸免,其他人都被周懶王一個不留的殺掉。據當地旁觀者講:“血流成河,人血腥味整整十多年未有消失。”
逃走的爺孫兩人,爺爺70多歲了,孫子才8歲多,一直逃到環縣于慶陽交界的三岔虎家渠的地方,投靠姓虎的人家,改姓虎了。
當周王朝覆滅后,王家逃走改了“虎”姓的人,才陸續返回本地。人們為了刻骨銘心地記住這樁血腥的屠殺,天子穴之名一直沿用到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