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玄馬鎮桑梨塬的由來與傳說
2020-01-10 11:51
來源:甘肅民營經濟網
作者: 編輯:施梅
慶陽市慶城縣玄馬鎮有個行政村叫桑梨塬。這個村距玄馬鎮政府17.5公里左右,坐落在鎮政府的西北塬頭上,塬地平坦,村民們勤勞善良好客。這個村大部分村民都姓蓋,但他們都把蓋叫郭,當你問他們貴姓時,他們都說“姓郭”,但你書寫成郭字時,他們又都說:“字寫得不對”。他們又改寫為蓋字。他們說:“郭(鍋)是蓋,蓋是郭,郭蓋不分。”當你又問“這是為什么時?”老支書蓋永春露出他那滿嘴的金牙,微笑著敘說了這個“郭、蓋"不分的來歷。
大約在周懶王時期,一位姓蓋的朝官,因為觸犯了圣上,圣上大怒,傳諭要抄斬他家,還要株連在京城的蓋姓戶族,朝官的老母聽完諭旨,轉入內堂,將剛出生未過百天的小曾孫,急忙放在鐵鍋里,蓋上了鍋蓋。然后,出堂與家人一齊被斬。戶族們很害怕,當朝廷尋查問姓時,他們都說姓郭。他們利用隱瞞姓氏,掩蓋了尋查,逃避了被株連的命運。家族們的幸存者,帶上朝官家的那個小孫子,隱姓埋名逃離京城,來到了桑梨塬,并且對外講,他們都姓郭。后來,那個被他曾祖母蓋在鍋蓋下而免遭誅戮的孩子長大成人,考上狀元,正式宣布本族念蓋為郭。直到今天,他們的后嗣也仍把蓋叫郭,這就是郭蓋不分的由來。
為什么這個地方又叫桑梨塬呢?這其中也有一段神奇的傳說。
卻說蓋姓家族們來到這塊小平塬上,栽桑種田,植果牧羊,日子過得很殷實。到了周懶王坐慶陽時,蓋姓家族中有個年輕人,聰明伶俐,在桑樹上試嫁接梨花,取得了成功。三年后,絢爛的桑梨花開滿枝頭,春風吹拂,桑梨花味芳香撲鼻,香氣襲人。到了秋天,梨果累累,個大雪白,鮮嫩可口,香味滿園,使人饞涎欲滴。這種桑梨十分奇特,據說十里開外都能聞見香味,入口之后回味無窮。每逢中秋佳節,這個年輕人就與父老鄉親們圍坐在一起,賞月品梨。
有一年,正值桑梨源的豐收時節,做王手下的一個大臣來鄉下催稅征徭。走進川口,桑梨的香味便鉆人他的鼻竅, 使他直流口水,聞香口饞難忍。決定尋個究竟。便撅著鼻子,聞著香味來到了這棵桑梨樹下。他瞧見雪白透亮、又大又嫩的桑梨,就再也按捺不住腹中的饞蟲。他和隨從們也顧不上身份,撲上前去,抓起來就狠命地往嘴里塞。吃上一個不解饞,再吃一個,又不解饞,一直吃得挺起了肚皮才罷休。
這個大臣回朝后,就把鄉下桑梨多么香甜美味向懶王呈述了一遍,又把帶回的幾枚桑梨貢獻給懶王。懶王品嘗后,封其為御貢品,每年中秋佳節供奉朝廷御用,并傳旨每春開花之際,朝廷派臣清點花數,中秋節時,按清點的花數交貢,少一只梨,以人頭相抵。這下可嚇壞了年輕人,要怎么辦呢?年輕人悶悶不樂,愁眉不展地守在桑梨樹下。他父親來到了身邊,長嘆了一口氣,說道:“娃呀!事到如今,咱們只好那么辦了……”年輕人有氣無力地點了點頭。
從此,年輕人的父親就在離這棵桑梨樹不遠的溝崖下挖隧洞。挖了三年又六個月,隧洞終于挖到了這棵樹下,使樹根懸露在空,斷去了水分和養料,沒過一個月,這棵桑梨樹的葉子就由綠變黃,開始落葉,既而梨子下落,主干枯竭,這棵桑梨樹就死去了。至此,樹主人的災難也就隨之結束了。
人們為了紀念這件令人難過的往事,把這個塬的名字改成了桑梨塬。新時代的桑梨塬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想,勤勞、善良而有樸實的(郭)蓋姓村民們,用自己的雙手,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奔向小康社會,建設著他們這塊有著古老而又神奇傳說的家園,日子過得很殷實,很實在。
慶城縣鄉賢文化研究會供稿文/朱世武 何得鉎 圖/周著銘 校稿:石相麟
文章來源:甘肅民營經濟網 責任編輯: 編輯: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