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隴東的喪葬婚俗禮儀是從周禮傳襲、繼承而來,貫穿于這一禮俗儀式中的隴東吹鼓樂,就是它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直接服務于各種禮俗活動中,在特定的場合成為禮俗儀式活動的本身。

在隴東的喪禮中,孝子雖然經受著失去父母的巨大痛苦,但是他們不能即時宣泄自己的感情,只有在獻禮的過程中通過音樂來表達自己對父母的哀思,以其得到心理上的安慰,使得自己悲痛的情緒得以平息,這時音樂也就起到了撫慰心靈的作用。同樣在婚禮中,女兒要出嫁走的那一剎那,母女間朝夕相處的感情也在頃刻間迸發出來,但是她們又不得不接受事實,此時的嗩吶音樂也成了她們借以宣泄情緒、撫慰心靈傷痛的最好的工具。

吹鼓樂手們為了社會的需要和自身的發展,越來越離不開主流文化對他們的影響,在禮俗接觸、交流、相互作用下,到底能夠保持多少自己的原貌無從可知,到底將走向何方估計連他們也說不清楚。
筆者作為一位傳統文化研究者,往往想對原生態的音樂現象和樂器進行保護,由于它的特殊性和“與時俱進”,注定了它的發展的不穩定性和容易接納融合其它文化的特殊性, 吹鼓樂手們將擁有的西洋銅管樂器、電子琴之類的“洋”樂器而在同行中炫耀自己,進入隴東吹鼓樂隊,注定了隴東吹鼓樂手行業發展的現狀。
為保護和傳承隴東民間傳統的禮俗禮儀文化藝術,拯救華夏文明禮儀之邦周禮不受沖擊,避免被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將各種傳統樂器捎作調查,其吹彈拉奏技藝大肆予以宣傳,加以傳承弘揚廣大。

我個人雖然對于樂器一竅不通,但是最喜歡的還是鋼琴,因為鋼琴紳士,俗稱“樂器之父”因為它的音準很好,對與各種音樂的作曲,都能很好的把握。最最重要的是彈鋼琴使人優雅,提高氣質形象。我愿意選擇一架鋼琴來做為我周游世界的伴侶,即使我把我學會的曲子彈上一千遍一萬遍,樂此而不疲。
我喜歡音樂,更喜歡二胡,它舒發自己的感情,傾訴心聲,優美的旋律,如訴如泣,能演奏歌曲,或伴奏,自然而然的就結交了不少朋友和歌友,是培養個人興趣愛好最重要的因素,它可幫助人的大腦深度開發,它可把人的視覺、聽覺、觸覺開發到極致從而帶“五覺”開發形成更高的感覺,它使人身心愉悅,身體健康,我把他視為生命中不可少的東西之一。

音樂樂曲,不論是什么樂器演奏,只要是能打動人心的,都是令人神往、心動的!音樂是美好的,不管是抒情柔緩的還是強烈震撼的,只要當時心情對路了就適合!喜歡聽竹笛的清脆婉轉,簫的婉轉悠揚,葫蘆絲的飄逸、輕柔。

笛子:高亢、嘹亮。只要盡情地吹,就能把全部的情緒演繹出來,如:“揚鞭催馬運糧忙、塞上鐵騎、牧民新歌”等。
二胡:悠揚、委婉。往往心情壓抑時,拉上一曲,就會把心里的情節表訴出來,如:“二泉映月、江河水、春江花月夜”等。
楊琴:彈撥樂器,大家熟悉的琵琶、柳琴、元都屬于彈撥樂。它的特點脆快、悅耳,“大珠小珠落玉盤”,如:“瀏陽河、賽馬伴奏曲”等。
薩克斯屬西洋樂,聲音空廖、幽怨、遼遠,它傳達的是相思、思念、情感的表達。一段薩克斯曲,往往講訴的是,一段催人淚下的故事。
古箏:古箏彈奏那些經典歌曲能讓人千轉百回,蕩氣回腸。音色非常清亮悅耳,高山流水,陽春白雪。
架子鼓,因為那種沖擊力可以讓人盡情的發泄,山鳴谷應,氣勢恢宏,襯托震撼場面。
大提琴,聲音流暢, 很抒情的旋律。聲音和旋律能打動人的心靈!

(文/何得鉎圖/周著銘校稿/陳萬珍)